巴蜀地处长江上游,大致范围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重庆一带,陕南、黔北、昭通、鄂西等地。四川之所以被称为四川,是因为在北宋时期,朝廷对全国行政区进行了调整,将四川盆地一带的西川路一分为四,形成了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这四个地区合称为“川峡四路”。后来,朝廷还设置了“四川制置使”这种官职,来统一管辖这一片地方。久而久之,人们简称为“四川”。因此,四川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四川在中国历史上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最早的名称是"蜀"和"巴"。
这两个都是古代在四川地区的部落,所谓蜀人和巴人,都是四川的原住民。
"蜀"和"巴"分别代表了四川古代的两个主要文化和政治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四川地区的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
但是从先秦到汉唐,这一块土地一直被称呼为巴蜀。
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又被称呼为四川呢?四川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呢?
一、不是“四条大江”
许多人肯定都听说过这个观点:四川的名字来源于这个省内流经的四条大江。
这种说法称古代人们用“川”来表示大河,而四川境内有四条大江。
于是就有了四川这个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明确,也是错误的。
这种解释虽然因为简单、生动、易于理解,而被人们广泛流传。
但遗憾的是,这种说法毫无史实支持,不足为信。
四条大江,究竟是哪四条呢?四川境内的大江大河远不止四条。
包括长江、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大渡河等等。
如果说是四条江,一定是很有名的四条大河,但是其实并不存在。
除了长江独树一帜外,其他河流并不存在严格的高下之分,也没有什么太出名的存在。
因此四条大江这种说法不足为信。
二、川峡四路演变为四川
首先我们要说在唐代以前,没有四也没有什么川。
那个时候只有巴蜀,只有汉中。
就连唐玄宗临蜀,说的就是蜀地,而不是什么四川。
四川的川字,来自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这一年,唐朝政府曾将原本的 "剑南节度使" 辖区划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两个节度使。
东川和西川合起来又被称呼为"剑南两川",由此川字正式出现。
但是此时还是没有什么四川的说法,川也指的是"平地"。
直到宋代又有了具体变化,宋代的行政区划是路、州(府)、县三个级别。
这其中路是最高级别,相当于现代的省。
太平兴国二年,宋朝政府在利州(今广元)设立了 "东川路"。
五年后,东川路又重新并入 "西川路"。 "西川路" 有时被简称为 "川路",川路的说法形成。
再到后来又多了一个 "峡"字,它来源于宋代开宝六年在奉节县设立的 "峡路"。
自此川和辖基本都被称呼为四川,四川地区的称呼开始从巴蜀地区变成了川峡地区。
太平兴国六年,宋政府将西川路和峡路合并为 "川峡路"。
如果情况不变,或许今天的四川就应该被称呼为川峡。
三、四川名字形成
川辖形成了,同时基本上囊括了整个四川盆地,基本等同于今天的四川。
但由于这个区域太过庞大,难以有效管理,宋朝也不希望四川内部统一。
于是宋真宗再次将 "川峡路" 分为四个路,分别是益州路(后改名为成都府路,驻成都)、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
在这里四川的四出现了,说的就是这四个路。
尽管这四个路的名称中不再包含 "川" 和 "峡" 这两个字,但由于长期被称为 "川峡地区"。
所以最终被称呼为"川峡四路" ,再到后来演化成了现代的四川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四川就已经成为了官方地名,代替了过去的巴蜀。
元代灭宋后,全国设立了行省。
原四川地区和陕西合并成了陕西四川等地行中书省,几年后分开为四川和陕西两个省。
自此四川这个名字彻底形成,四川省也成为了传统。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