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万贵妃贞儿1430年出生,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出生,两人相差了17岁。万贵妃有没有残害宪宗子嗣,宪宗有生之年,其子嗣数量位列明史帝王第二,如果万贵妃真是善妒杀嗣,他也不会有那么多孩子了。
我说万贵妃是明宪宗心肝上的人,这话并不过分。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但年龄问题并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障碍,二人相恋相依,也算是帝王婚姻史上的一段佳话。
万贵妃在明宪宗心中是女神,但在《明史》的记载中,其形象却十分不堪,特别爱在宪宗子嗣上动手脚,背上了“善妒杀嗣”的罪名。
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
但凡后宫有妃子怀孕,她必施展手段令其堕胎,听起来她的行为令人发指。但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吗?这事儿极有可能是清朝史官在黑她。
明宪宗的后宫到底有多少妃子
明宪宗中前期的后宫,实际正儿八经的妃子很少,而他不广纳妃子的原因,可能从一件瓷器也可看出来。
看下面这只瓷碗,上面画着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身边还环绕着一群小鸡。这是明宪宗在万贵妃生下皇长子之后,他让景德镇专门烧制的以鸡为主题的瓷器。
从这件瓷器的寓意来看,不难猜出宪宗的心思,他想和万贵妃生更多的孩子。但遗憾的是,成化四年之前,宪宗虽然只临幸万贵妃一人,但万贵妃也只诞下一子。
更可悲的是,皇长子仅存活十个月就夭折了,之后万贵妃年纪也大了,就再也没有生育了。
成化四年,满朝文武都为宪宗的子嗣问题操心,毕竟这是关系帝国安危的大事。
此后,宪宗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便临幸了柏贤妃,次年便有了皇次子,也就是悼恭太子朱祐极(成化八年薨)。
其实,在明英宗生前,就已为宪宗指定了后宫皇后和两位妃子,其中吴皇后被废,之后就剩王皇后和柏贤妃。但由于万贵妃的存在,导致两位后妃被冷落。
成化五年,明宪宗心血来潮临幸了女史纪氏,之后明孝宗朱祐樘于次年出生。
因此,在成化六年之前,明宪宗后宫只有三位妃子,两个儿子,这样看来,他的子嗣的确不多。
但在有明一代,除了朱元璋外,明朝帝王子嗣最多的就是明宪宗了,共有十四个儿子,六个女儿,那么自然后妃也是成群了。
宪宗之后的转变,也是出于对明朝的江山社稷的考量,而万贵妃不能再生育也已成既定事实。
既然明宪宗子嗣颇多,为何万贵妃会背上“善妒杀嗣”的罪名呢?
真实的万贵妃
万贵妃原是陪伴明宪宗成长的侍女,而宪宗的成长之路并不太平,他深度被卷入了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夺权争斗。
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正统十四年九月,朱祁钰即位,并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
当时孙太后之所以同意朱祁钰即位,也是有条件的,当然主要原因为稳定朝政,同时也提出当时的太子之位不能变动,而太子便是宪宗朱见深。
尽管朱祁钰保证不动太子,但孙太后深知宫中险恶,由于不放心,便把自己信任的宫女万贞儿派到宪宗身边保护他。
这一去,谁也没想到,万贞儿改变了朱见深的一生。
此后随着朱祁钰权力的稳固,纵然朱祁镇被瓦剌放归,但得到的竟是囚禁的待遇。这样一来,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就朝不保夕了。
景泰三年,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一群人闯入东宫,要求朱见深搬离东宫,身边的太监、宫女也被遣散,最后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万贞儿,而那时宪宗不过五岁。
在经历了太子之位被废后,朱见深也变得更加敏感,对周围人充满恐惧,除了万贞儿,没有人在意他的死活。
而万贞儿也十分勇敢,据史料记载,她为了让朱见深有安全感,每次他们一起出门时,她都会穿上军装,走在前面,完全是个女汉子的形象。
所以,在宪宗成长的岁月里,万贞儿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是侍卫,是侍女,是亲人,也是依靠。
可以说,在年幼的朱见深心里,万贞儿就是一道光,给了他光明和温暖。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又一次得到了皇位。
父亲上位,儿子的苦日子也就熬到头了。当月,朱见深就恢复了太子身份。
八年未见,朱祁镇对儿子心怀愧疚,于是问他,你想要什么?
朱见深说,他只要一个人,就是万贞儿。
那年,朱见深十岁,万贞儿二十七岁。
当朱见深十七岁时,朱祁镇和周贵妃意识到儿子对万贞儿的特殊情感,但他们并不认为两人之间有什么男女情愫。所以,也就没有出面阻止。
天顺八年正月,朱祁镇病危。
临终之前,他为朱见深精心挑选了三个女子作为皇后的候选人,这三人便是后来的吴废后、王皇后、柏贤妃。
在解决完儿子的婚姻大事后,,朱祁镇于正月十七病逝。
正月二十二,朱见深即皇帝位,改元成化,是为明宪宗。
成为帝王的明宪宗,并没有喜新厌旧,而是继续专宠万贞儿,并且还想将她立为皇后。
宪宗生母周太后知道后,表示了强烈反对,最后宪宗只好立吴氏为皇后,改立万贞儿为贵妃。
而吴皇后不知就里,对万贵妃十分嫉恨,于是,便借故杖击了万贵妃。
结果,宪宗知道后,不顾周太后的阻拦,下旨将吴皇后打入冷宫。
自此,吴皇后变成了吴废后。
事后,王氏被改立为皇后,在见识到了万贵妃在宪宗心中的地位后,王氏事事谦让,甘愿做一个傀儡皇后。
万贵妃见没人敢惹自己,自此之后也就恃宠而骄起来。
于是在《明史》中便出现了开篇的罪名。
但在《明宪宗实录》中,万贵妃虽然跋扈,但并没有沦落到“善妒杀嗣”的地步。
在宪宗的实录中,万贵妃生前屡屡遭到言官弹劾,而言官列举出的罪状,都是诸如服用器物穷极僭儗、纵容本家亲戚祸乱朝纲等方面,并没有提到“善妒杀嗣”。
《明宪宗实录》是在明孝宗朱祐樘时期修撰的,那时,万贵妃早已不在,史官编修不会受任何阻碍。
如果万贵妃真有这条罪名,史官该写的都写了,也不差这一条吧。
更何况,宪宗虽然宠爱万贵妃,但后期一样纳了很多妃,而且这些妃子在未生子前地位普遍不高,不是宫女或就是嫔,如果万贵妃要残害这些女子,那是很容易得手的。
但事实是,宪宗的儿子们都顺利出生了,而且母凭子贵,还都得到了提升。
比如,朱祐杬出生后,她的母亲被封为宸妃;朱祐槟和朱祐楎的母亲张德妃;朱祐橓和朱祐楷的母亲杨恭妃,情况也是一样。
说到此,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明史》对万贵妃的记载,特别是“善妒杀嗣”这条罪名并不符合事实,而是存在人为的抹黑。
我们知道,《明史》为清人所修,那么清朝史官为何要抹黑万贵妃呢?
清朝史官为何要抹黑万贵妃
清朝史官修《明史》,也是要以史料为基础的。关于万贵妃善妒杀嗣,最早的记载出自《古山笔尘》,作者是于慎行。
纯皇之诞孝庙也,时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潜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古山笔尘》
但于慎行是万历时期的人,并不是成化朝的见证者,所以,他在文章的结尾处特别注明,此事是他从宫中太监那里听来的。
至于是否属实,他也无法证明。
《明史》不可能由一个人编修,编《明史》后妃部分的史官叫毛奇龄,他就采用了于慎行的记载,把万贵妃善妒杀嗣这条写进了正史里。
所以,也不能说是清朝史官故意抹黑万贵妃。
有意思的是,乾隆在看过《明史》关于万贵妃的章节后,也为她鸣不平。于是还专门写了篇论文来驳斥,文章为《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
由此看来,《明史》对万贵妃的记载,极有可能存在偏差。
综上所述,万贵妃有没有残害宪宗子嗣,记载出自《明史》,而《明史》为清人所修,在编修过程中对某些事件极有可能存在偏差,因此,万贵妃才被扣上了“善妒杀嗣”的帽子。
但事实证明,宪宗有生之年,其子嗣数量位列明史帝王第二,如果万贵妃真是善妒杀嗣,他也不会有那么多孩子了。
爱情有一千个动人的心弦而又各不相同的音符。——乔克雷布